反軍購 爭授勳

陳國雄◎台灣安保協會研究員

在輿論壓力之下,三大軍購案當中的P-3C反潛機與愛國者二型飛彈性能提升案預算終獲通過,雖然值得欣慰,但潛艦預算原編45億元被刪到僅剩2億元,愛國者三型飛彈編列的114億元則被全數刪除,令人深感遺憾。

國家安全戰略的最佳境界,就是有效嚇阻敵人發動戰爭,確保和平;其次則是一旦戰爭爆發,讓敵人無法得逞。若要確保安全與和平,不能憑空期待敵人的善意,關鍵是要倚靠自己的防禦力量,使敵人沒有勝算而「不敢」發動戰爭,或是敵人將因戰損極大而「不願」開戰。很淺顯的道理,堅強的國防可使敵人不敢造次,薄弱的國防很容易引誘敵人侵犯。

綜觀中國軍事現代化的建軍方向,大都發展攻擊性武器,而台灣則以發展戰略守勢的防禦性武器為主。近年來,中國的飛彈攻擊戰力急速提升,在海空戰力方面,中國的新一代戰機(殲十、蘇愷二十七/三十、殲轟七機及轟六導彈機)總數已達五百架,超出國軍主戰飛機約二百架;另完成接收俄製十二艘基洛級潛艦,並加速「093、094」型核動力潛艦的測試進程,目前性能優異的潛艦有三十餘艘,向俄羅斯購買四艘「現代」級艦及自製的「中華神盾」艦052C型均已成軍,台海均勢逐漸向中國傾斜。為因應此一險惡態勢,國防部規劃的三大軍購案深具戰略意涵。

由於中國海軍的反潛能力薄弱,一旦台灣取得8艘潛艦,部署在台海週遭伺機伏擊,中國海軍將難以動彈。如果台灣潛艦部署於南海,也可以攻擊中國的石油運輸能源路線,制肘中國的動武企圖。從國防投資的角度來看,以台灣採購8艘潛艦及12架P-3C反潛機的投資計算,勢將逼使中國增加7.7倍的金額來提升反潛戰力,因而排擠解放軍發展其他攻擊性武器的投資,相對舒減對台灣的軍事壓力。

至於愛國者飛彈的採購案,以現有的反飛彈裝備來估算,僅能防護25%的人口和8%的工業生產力。採購案順利執行之後,至少可以防護70%人口和60%的工業生產力,軍事資產的防衛可從原先的17%提升至75%,大幅降低中國導彈攻擊的效能,嚇阻中國冒然開戰。就戰略意涵而言,愛國者飛彈採購案與分享美軍DSP預警衛星的「即時資訊」有關,透過美軍海外基地的「聯合戰術地面站」(JTAGS),使台灣建構中的C4ISR指管通情系統與美軍連線,在美日同盟的第一島鏈防衛線,台灣不致成為脆弱的戰略缺口,彼此構成實質同盟關係,足以遏制任何軍事盲動。

P-3C反潛機與愛國者二型飛彈性能提升案的原編預算全數通過,足以證明泛藍立委口口聲聲「凱子軍購」的說法毫無根據。如果軍購案的預算編列真是凱子軍購,何不將軍購預算付委討論,刪除不當預算,不但可以防杜弊端,同時也能夠讓軍購案合理進行,確保國家安全。軍購案在程序委員會慘遭泛藍立委封殺62次之後,此次潛艦及愛國者三型飛彈的採購預算同樣沒有討論的餘地,如此毫不講理的作風,根本就是反對台灣具備足夠的防禦力量,替北京日後武力犯台創造有利條件。難怪外國媒體宣稱反軍購的立委,簡直可以獲得中國的授勳。